10平米小店70多年,他用一生修钢笔

发布时间:2019-05-27 10:05:00   分类:居家440 views Tags: , , , , , , , , ,

有时候我们眷恋的,并不是物件本身,而是那回不去的记忆,当一个物件慢慢被时代替换,很多手艺人就变成了守艺人。

已经久没用钢笔写字了,手机的对话框里,键盘的敲击声里,总是闻不到墨香,八十年代的一支钢笔,如同文化人的象征,几乎人手一支,好点的英雄钢笔,甚至坏了都舍不得扔。

十多年没有摸过钢笔了,偶尔翻检旧物,找出一支钢笔,看着竟然觉得有点陌生,似乎觉得这是上个世纪的事。对啊,这确实是上个世纪的事了!

坏了舍不得扔,找修钢笔的修修。后来,碳素笔大行其道,再后来,字都靠打出来了。

钢笔成了“奢侈品”,修钢笔的人也渐渐没有了,而在寸土寸金的北京,邻近王府井的东四街,有一间十平米的店叫作“广义修笔店”,这里的张大爷成为了最后一位修笔人。

张大爷本名张广义,小店就叫“广义修笔店”,质朴简单,恰如其人。 这一开就是几十年,邻居换了一茬又一茬,如今的它,挤在两个时尚的店子中间,再见之时,总给人一种时空交错之感。

上门求租的人都很纳闷,是不是老人家嫌租金低,于是,又涨了价格,店主叹口气,摆摆手说:这不是钱的事,你们不懂。

张大爷起先,是跟着父亲卖钢笔,后来要修钢笔的人多了,他就自己琢磨修,修了70年的钢笔,经手四十多万支。从几块钱的英雄,到上万的万宝龙,都从他手里活了过来。

他对钢笔有一种情结,对买钢笔和修钢笔的人有感情,他是京城最后一位修笔匠,他一直觉得如果连他的店铺都关了,那钢笔该怎么办。

没有师傅教,从17岁开始修笔的张广义,基本是自学成才,靠的就是对这份行当的喜爱,“干一行,爱一行,爱一行,干一行”。

“点笔尖”,是张广义的绝活儿,笔头上有个比米粒还小的圆珠,如果掉了钢笔就废了。他要做的就是把圆珠粘到笔尖上,然后在圆珠上开出缝。这工艺在笔厂里都要靠激光,而张大爷全凭过硬的手艺。

后来,他只要闭着眼摸一摸,就能知道这笔尖是不是原装的,上次是不是自己修理的,毛病出在哪里。于是,“京城钢笔张”的名头渐渐叫响了。

国内的文人画家,也经常上门修笔。感激的人还会赠一幅字画,专门裱好送到店里来。 东四甚至老北京,好几辈人都让他修过钢笔,顾客自己能解决的毛病,直接告诉人家,能免费就免费。“好使就行坏了再来找我。”

张大爷修笔也是有原则的:能修就不换笔尖、能少收钱就少收,能不收就不收,还有他不认人,只认笔。

就在这十几平的小店里,张大爷日日夜夜打磨着,自己的人生。

修过几块钱的“老英雄”,也修过三万块的“万宝龙”,他修过的钢笔,少说有50万支。

八十九岁了,张大爷还是舍不得离开工作台。他觉得总有人还用着钢笔,被需要着就是幸福。 最妙的是有老爷爷牵着上学的孙子来修笔,在店里东瞧瞧西看看,小心地问:“三十年前,马路对面的修笔的是您吗?”直到拿出当年修过的那支钢笔,两人笑着拱了下手:“是我呢。”

修完笔,他还特别啰嗦,嘱咐客人一遍又一遍:“要用温水把墨先洗干净”、“不写就把笔盖盖上。”比主人还爱护呢。

每每会有人打电话咨询,钢笔的事情,他一生不敢出远门,他总怕别人大老远赶来修笔,自己却不在,“咱不能让别人白跑一趟啊。”

不论寒暑,每天下午三点到五点,张大爷还是坚持开工,等着那些新老主顾们,等着续写一段段钢笔情缘。

没人用钢笔了,没人会来修钢笔了,就连一些钢笔配件、修理工具也都没人生产了。张大爷知道总有一天,这个行当要绝了:再也没人会“点笔尖儿”了。

如今,张大爷八十九岁了,他还是舍不得离开工作台。尽管一年收入才一万多,尽管几天都不会来客人,但他知道,还是有人在用钢笔,只要被需要,就很幸福。

0 个赞
热门推荐
RSS订阅